欢迎访问山西体育赛事信息网
客服热线: -

山西体育赛事信息网

山西省政协委员陈安平、苏亚君和高波建议:优秀退役运动员准入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 [复制链接]

搏之美体育赛事 | 2022-01-24 09:54 1089 0
山西省政协委员陈安平、苏亚君和高波建议:优秀退役运动员准入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

▲陈安平在接受记者采访

科学导报讯(记者 冯志敏)2022年山西省两会上,来自体育界的3名省政协委员陈安平、苏亚君和高波联合提交了《关于体教融合背景下优秀退役运动员入职学校的建议》,建议优秀退役运动员准入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

山西省政协委员陈安平、苏亚君和高波建议:优秀退役运动员准入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

▲苏亚君在发言

陈安平、苏亚君和高波在建议中介绍了基本背景:在“双减”政策持续发力、体育纳入中考分数不断提高、以及“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背景下,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师的供给面临巨大缺口,一些学校甚至面临着2600个学生只配备2名体育教师的现实。比如,忻州市第六中学现有学生2135名,按规定至少应配置体育老师10名,而实际只有5名。此外部分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素养,难以胜任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学生专项技能培训、体育后备人才选育等工作。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兼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制定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制度,明确教练员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空间。

山西省政协委员陈安平、苏亚君和高波建议:优秀退役运动员准入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

陈安平、苏亚君和高波认为, 运动员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一直以来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专业运动员在退役后都会面临职业转型的问题,对其就业安置情况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而影响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我国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每年约有3000至4000名运动员退役,由此可见,退役运动员的出口问题也亟待解决。

陈安平、苏亚君和高波在建议中介绍了运动员保障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是国内退役运动员保障工作现状。

2021年4月,四川省率先出台《四川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做好我省优秀运动员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获得一定成绩或相应等级称号的退役运动员,可根据其成绩或具体运动等级,聘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练员。

山东省在2021年也出台相关文件,对于达到一定标准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可以去中小学担任体育教练员,且不需要教师资格证。对于接收退役运动员的单位,每安置一名退役运动员,体育局会给安置单位5万元的资助,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退役运动员保障工作。

上海体育局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时表示,将推进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在学校推动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实施兼职教师制度。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探索先入职后培训再上岗,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教练队伍。

内蒙古在《意见》出台后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率先印发了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推进内蒙古足球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并联合人社部门,畅通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渠道。

我省在切实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中,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于2012年提出《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从切实维护运动员切身利益、帮助运动员顺利实现职业转换、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实效,这三方面开展退役运动员保障工作。

二是山西省退役运动员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与学校体育工作脱节。我省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主要分两类,一类为省级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指令性安置;另一类由输送运动员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责在本市范围内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指令性安置,未能与学校体育工作建立相关机制。

2.安置门槛高。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中指出,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世锦赛、世界杯赛等各类赛事前三名的省内优秀退役运动员,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协调在并的省级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指令性安置,而能达到该标准的退役运动员尚属少数。

3.地市单位不够重视。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中指出,由输送运动员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对获得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全国城运会前三名,全运会4-8名,全国智运会第一名的省内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在本市范围内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指令性安置,而部分地市单位未能按要求落实退役运动员保障工作。

4.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由于适宜运动员工作岗位有限,进而导致大部分达不到安置标准的退役运动员处于失业状态,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运动员自身文化基础薄弱,难以通过相关资格考试;另一方面是就业方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为此,陈安平等人建议,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和运动员保障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畅通准入渠道。在我省现有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下,系统整合各部门资源,加强体育与教育部门的深度合作,打破部门间的工作壁垒,尽快出台“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专门政策,畅通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体育教学渠道,保障教练员工资待遇以及公平的晋升渠道,促进体教融合深度发展。

二是设置体育教练员岗位。根据工作实际,由学校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量及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设置体育教练员岗位,并纳入体育专业技术岗位序列管理,以加强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中运动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运动技能、参与体育竞赛。

三是明确退役运动员评价标准。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或运动等级分别聘用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练员,获得全省性及以上体育比赛前三名或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称号的退役运动员(具备三年以上专业运动队训练经历),可聘用为小学的体育教练员;获得全国性及以上体育比赛前八名或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及以上称号的退役运动员(具备五年以上专业运动队训练经历),可聘用为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练员;获得全国性及以上体育比赛前六名或获得国家级健将及以上称号的运动员,可聘用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练员。

四是建立先入职后培训机制。对符合标准的优秀退役运动员,采用直接招考的方式择优录用,先入职后培训,开展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岗前培训注重培养退役运动员的体育教师基本素养,开设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原理课程;岗中培训培养退役运动员实践能力,让其以担任助教的形式进行跟课、驻训,通过综合考评后,再进行独立的教学或训练工作。

五是建立退役运动员教师编制考试制度。退役运动员由于其特殊的训练经历,使其具备了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同时也导致其文化基础偏弱,因此建议在教师编制考试的笔试环节设立加分政策。

六是完善保障机制。对于兼职体育教师应建立健全编外教师群体管理机制,一方面保证在编教师与编外教师的数量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应严格按照编内教师课时工资发放退役运动员教师课时工资,制定和完善编外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七是强化社会认同与职业认同。广泛宣传优秀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获得的成绩,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社会认同;加大体育在德智体美劳中的比重,促进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

山西省政协委员陈安平、苏亚君和高波建议:优秀退役运动员准入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





来源:今日头条    

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
      评论请先登录,或注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