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一剑:奥林匹克的盛宴和中国体育的狂欢
—— 2021-2022易剑东教授跨年演讲重磅开讲
12月31日下午,第四届“体育演说家”2021-2022易剑东教授跨年演讲在北京重磅开讲。此次跨年演讲,易剑东教授将主题聚焦“五环一剑,奥林匹克的盛宴和中国体育的狂欢”,以七大章节内容溯源“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的发展,探寻“奥林匹克”背后的深度逻辑,解构中国冰雪产业发展与文化演进,把脉双奥之城的未来与拓展!此次跨年演讲活动由体育BANK、体银智库、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北京市体育基金会联合出品,咪咕视频、新华网体育、中国体育、腾讯体育、爱奇艺体育、腾讯视频号、搜狐体育、山西体育赛事信息网、搏之美体育等媒体对此次跨年演讲进行了视频直播,开启了一场云端“奥林匹克”之旅。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原副主任朱承翼、北京市体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焕芝、中奥凯旋体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奇 、中国体育zhibo.tv总裁钮钢、visa全球副总裁郑静娴、体坛周报副总编辑曹亚旗、国服体育总裁办主任邓钧等30余位行业影响力领导、嘉宾现场参与聆听和互动,活动同时吸引了残奥射箭冠军高芳霞、柔道世界冠军马端斌等冠军运动员的现场参与。
易剑东教授作为我国知名体育学者、奥林匹克研究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健康中国50人论坛成员,现任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兼任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与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后合作导师。易剑东教授对奥运有着非常深厚的研究背景与阅历,他曾受聘北京2022冬奥申委总体策划及法律事务部副部长,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与关键问题研究》主持人、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报告主笔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执行主编、《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简明读本》执行主编、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影响力及指数研究(2008-2015)(中文版、英文版)执行主编。
跨年演讲活动现场,易剑东教授以“沉浸性、认同度、共情力、同理心、契合点”五大关键词开场,分享了个人成长历程中对体育的不同认知。他介绍,此次跨年演讲已临近北京2022冬奥,北京即将为奥林匹克送上一次世纪的盛典,在此时选择聚焦奥林匹克主题,旨在更深度普及分享奥林匹克运动知识,全面准确地理解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性质和特征,同时,也希望帮助更多人在经营和从业的同时,跳出经营,全局思考,深刻系统地把握国家体育改革创新的动力和逻辑,积极主动地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耐心细致地倾听人民关于体育事务的呼声和意见。“拥抱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1)溯源奥林匹克发展 全面准确理解“奥林匹克”
演讲现场,易剑东教授系统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术语体系、话语体系、思想体系,并深度解析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进程、运行逻辑与改革趋势,系统总结分享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历程、成就与经验。
演讲中他从国际奥委会经典文本阐释出发,厘清奥林匹克运动的术语体系;从中国体育传播的语境分析出发,明确中国的奥运传播话语方式;从奥林匹克主义的哲学审视出发,透视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意涵。他强调《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引领,是增强身体、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是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谋求创造一种以奋斗中的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及社会责任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进程、运行逻辑与改革趋势,他特别提到了巴赫倡导的多项改革主张正在变成现实,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治理格局和治理秩序日渐复杂;奥林匹克体系的运行逻辑正在发生改变,国际奥委会主导的全球体育体制机制面临深刻挑战;主体平等和利益均衡成为改革核心目标,国际社会各种权力、利益、资源深度嵌入体育圈层。
“中国人的奥林匹克情怀真的是世界第一的。”演讲中,易剑东教授介绍旧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走过了艰辛历程,新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加速融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和动力。中国是国际奥林匹克赛事体系的积极承接者,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源泉和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2)北京2022冬奥目标与中国冰雪运动发展
伴随北京2022冬奥的临近,易剑东教授现场也分享了对疫情常态化下如何实现“简约、安全、精彩”的精彩观点。他现场剖析了国际奥委会奥运会办赛目标的管理逻辑与标准,解读了国际奥委会关于奥运/冬奥赛事的业务口技术手册和指南,解析了奥运/冬奥会赛事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谈到赛事责任与安全,他总结了我国关于赛事责任与安全的相关规定,并建议全面准确地学习、研究、掌握国际奥委会关于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以及往届奥组委开展此项工作的一些做法。适时聘用专业的咨询公司,并启动基础规划阶段风险管理若干工作。
“举办一次奥运会或东奥会是否会自然而然带动全民更普遍而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针对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北京2022冬奥会参赛目标及其管理,易剑东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独到看法。他系统回顾了中国自1980年参加冬奥会以来的成绩和中国体育代表团近6届冬奥会参赛目标,分析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的参赛目标及备战过程,并结合历届冬奥会东道主的参赛情况及其前后届竞技成绩起伏评价,提出中国冬奥代表团有望在这届冬奥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至少获得6枚金牌,金牌数排名有望进入前六名。
在“中国冰雪运动与冰雪产业、冰雪文化演进”章节内容中,易剑东教授总结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来中国冰雪运动的增长数据,认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我们对国际社会宣示的决心和信心。事实也证明,我国滑雪人口和滑雪场地逐年增长,已经从1996年滑雪人数不足1000人,滑雪场仅有9个,到2016年已经实现滑雪人次超过2000万的突破,滑雪场地建设任务也在2020年提前完成规划超800个的任务,预计2022年国内滑雪人口渗透率还将持续提升。
他认为相关顶层设计和对冰雪文化发展的政策引导与支持,为冰雪产业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冰雪运动、产业、文化是个复杂系统,他开创性提出中国冰雪运动、文化产业的“七生逻辑”,要推动冰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多渠道推广冰雪文化,带动冰雪运动参与。
针对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实现与拓展的命题,他分享了部分城市更新与赛后场馆利用的国际典范,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建议要明晰赛事场馆使用,包括责权利和赛后利用细则;要结合场馆自身特点,探索运营方式的多维创新;建议利用场馆多元功能,致力体育服务综合体运营;建议以提升效率为本,谋求四季运营的可持续模式,建议组建体育场馆联盟,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建议嵌入城市精神与体育元素,构筑体育文化交互平台。
他提出“拥抱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北京2022东奥会将通过可持续性计划激活三个赛区之间的城市更新与发展,奥运会组织者在计划时应考虑到长期的遗产,考虑30年遗产的使用,而不仅仅是奥运会后的一段时间,未来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规划将旨在适应主办地区的长期需求。
(3)盘点2021年中国体育十件大事与2021国际体育人物
易剑东教授跨年演讲活动现场同时进行了精彩的互动分享,他特别分享了作为体育学者和行业观察者、从业者眼中的2021中国体育十件大事和2021国际体育人物,并提出了他对事件审视的视角与建议。
易剑东教授现场点评“2021中国体育十件大事”
事件1:“双减”后体育培训企业增加的原因
点评:赛道转换不仅因为竞争者少也因为政策转向用意明显,双减意味着体育的“双加”。
事件2:国家强化体育公园建设背后的逻辑
点评:从专门性倾斜到普惠性支持需要一定的社会检验过程,建议允许公园全面植入体育。
事件3: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政策改革的用意
点评:体智均衡而非片面发展是大多数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
事件4:推出体育场馆公共服务规范的价值
点评:体育专业标准和市场行业规范的有机整合是大势所趋
事件5:加强校外体育培训监管力度的意义
点评:传统和转型机构分食蛋糕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得以彰显
事件6:各地提升中考体育分值比重的问题
点评:分数提升并不必然促使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长期持续
事件7:继续扶持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方向
点评:免费和低收费政策如何真正有效激发群众的健身热情
事件8:体教融合能否取得显著突破的关键
点评:体育和教育部门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制度能否有机对接
事件9:“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落实的难点
点评:长期以来存在的体制和机制性矛盾能否得到有效解决
事件10: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的痛点
点评:政府能否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重视体育事业
易剑东教授评选出的“2021国际体育人物”分别是:苏炳添、谷爱凌、巩立姣、刘诗颖、C罗、梅西、汉密尔顿以及105岁的美国选手朱莉亚・霍金斯。
“一朝为奥运城市,便是永恒的奥运城市——罗格”,演讲最后,易剑东教授引用2021年离开我们的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罗格留给奥运城市的寄语,希望分享能够带给大家更大空间、更深理路、更高纬度、更新观点、更多视角、更宽领域的思考。
跨年演讲现场,易剑东教授也就奥林匹克易混淆的概念和名词进行了现场问答互动,在场很多观众也是易剑东教授四次跨年演讲的忠实受众,在互动环节中,易剑东教授针对电竞发展趋势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国际足联已经透露出电竞作为独立赛事的发展趋势,不论电竞是否纳入奥运赛事,传统赛事和推广模式都可以从电竞发展上获得借鉴,今后电竞运动推动传统体育发生革命性变革的趋势是确定的。